当前位置:钻石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大唐:开局碰瓷长乐公主> 第632章 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。

第632章 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。

  “哼!”

  “曾几何时,我做梦都在磨刀,恨不得将朝堂一众世家官员屠杀殆尽。

  然,杀完之后呢?

  如何维持偌大朝政运转?破格提拔寒门士子、民间百姓?

  以他们眼界、学识安能胜任?”

  苏尘被李世民问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

  李渊创业时得到世家钱粮支持,并许以利好。

  李世民未登基为帝时,便已见惯朝堂之上,世家官员为了其家族利益,屡屡与朝廷政令背道而驰或是阳奉阴违。

  甚至在朝堂之上公然反对皇帝布下的下令。

  而到了贞观初年,此等现象更为严重。

  好在李世民凶名在外,处事不像李渊那么柔和。李世民几次以强硬手段,震慑了几位世家官员之后情况有所好转。

  “宗上仅仅对于朝堂,民生呢?

  百姓维以生计所需,绝大部分皆来自世家所出。

  当政者不顾颜面,将他们家族传承数代营生尽数抢过来,而后杀之?

  真这么做,无需起义国将不国!

  懂了?”

  李世民说完,将脸面凑到苏尘跟前问道。

  苏尘木讷的摇了摇头。

  “哼!”李世民冷哼一声,“说说起义首领姓甚名谁,最终结局如何?”

  “哦,哦,他叫黄巢。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一个政权当了两年多皇帝,就像你说的,政权根基不稳被藩王镇压兵败自刎收场。”

  李世民点了点头,和自己想的差不多,这种人不适合当皇帝。

  “在他之后又是何人做了皇帝?”李世民继续问道。

  “黄巢之后当时的皇帝逃往四……蜀地,在历经两任皇帝唐朝就此终结。”

  李世民问什么苏尘照实回答,也不管后者心里能否承受。

  “嗯,此人乱杀一通世家门阀不存,大唐不灭才不合理。”李世民不咸不淡点头回应了一句,最后点评黄巢,“黄巢此人虽无为帝之智,但那首诗不错!”

  李世民的分析苏尘理解不了,他看史书只看故事从不去对事件进行分析。

  “内库烧为锦绣灰,天街踏尽公卿骨。”苏尘突然又念出两句诗,看向李世民道:“这就是描写黄巢起义后的长安城。”

  “内库应该是指国库,或者皇宫收藏宝物的地方,天街就是朱雀大街。”

  李世民点了点头,指向前方示意继续走走。

  长乐公主自始至终一句话都没说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官仓存粮三亿石。

  人口两千万。

  识字率百分之二十。

  “我打算两日后早朝时命教育部下达政令,各地组织号召百姓利用农闲时集中学习,以便更早达成识字率。”

  “仅凭各地学校招收孩童入学,兴许不尽人意。

  正如你所说大唐人口太少,入学孩童合县均数应不及三百人。”

  李世民不禁又想起苏尘说的三个指标。

  “嗳?陛下牛逼啊!”

  “办夜校扫文盲,你都能想到?”

  苏尘再次震惊,李世民竟能想到对大唐进行扫文盲。

  “噗嗤~!”

  听到苏尘又说牛逼一词,长乐公主噗嗤一声笑了出来。

  李世民和苏尘同时看向她。

  长乐公主立即捂住嘴巴,连连摆手。

  “夜校?文盲?”李世民疑惑问道,感觉苏尘说的和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。

  “对啊,不是陛下你自己说的吗?大唐的百姓白天哪来的清闲,每周抽出两个晚上只要学习一两个小时就行。”

  李世民细想之后,点了点头。

  “嗯,甚好!”

  适龄孩童可能不多,但不分年龄的成年人就多了,不出一年大唐识字率便会有显着提高。

  “你小子或许不知,长安境内百姓为了便于看报,很多百姓自发通过各种渠道识字。”李世民看向苏尘淡淡一笑,拍了拍他肩膀说道。

  “哦,以后在长安日报上增加一个识字版块。”

  三人不知不觉出了后宫,前方便是太极殿广场。

  途中一些没见路灯的侍卫,时不时上前探查一下。

  看清是皇帝之后夹着尾巴便撤离。

  “前方何人!”

  这一六人小队从李世民三人后面追赶而来,他们只能看到光亮,从后面看不清人影。

  苏尘转身将路灯对着来人照过去,路灯并非那种高亮灯光,不至于照晕人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