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6章 必须要有船

  张牧穿梭于人群中看着众人,虽然小麦粥平淡无味,可也是饭。对于长时间没吃过饱饭的人来说,这无异于山珍海味。

  这时,张牧看到一些年纪大的老太太,老爷爷。年纪轻的小孩子,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也在喝小麦粥,就大声的喊着:

  “六十岁以上的,十岁以下的,身怀六甲的到前面来,每人领一个馒头。其他人就不要过来了,你们要理解一下,馒头就那么多,我们理应照顾老人孩子和有身孕的人。咱们身强体壮之人,喝粥也是饿不死人,大家说是不是?”

  听到张牧这话,叫好声不断,甚至超过了喝粥声。

  于得志走到张牧面前弯腰给张牧行了一礼说道:

  “公子此举大于天,他日于得志但凡有翻身机会,定报此恩。”

  听到这,张牧冲于得志招手说道:

  “老于,说这些干啥?来,跟你说点事。”

  听到张牧这话,于得志走到张牧跟前像张牧一样蹲下喝小麦粥。

  “老于,你刚刚说你是江南造船厂的工匠?你们那造船厂有多大?”

  听到张牧聊造船,于得志立马来劲。

  “公子,其实也不是什么工匠,就是负责设计造船用的图纸。我们江南造船厂可是大厂,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造船厂。巅峰时期有两万多人,后来换了东家,从此一落千丈。”

  听到这,张牧立马开动脑筋。

  大唐最大的造船厂,规模一定不小。

  还换了东家,这里面的事情就大了。

  历史上整个贞观年间都是灾害不断,哪年没有饿死的百姓?

  既然国内粮食不够吃,那为何不到外面去抢?不对,为何不到外面去买?

  外面的粮食便宜的要死,别说给个三瓜俩枣,就是不给钱,人家都卖。

  比如南面的临邑,安南,暹罗,这三个国家可是出了名的产粮大国。“安南有粮,一年四熟”的记载自古以来就有。

  想要到临邑安南那边买粮食,就一定得有船。不然,就岭南那崇山峻岭,全是山路,单身爬都费劲,更别提运粮食。

  想到这,张牧冲于得志说道:

  “老于,你刚刚说你们江南造船厂换了东家是怎么回事?”

  听到张牧这么问,于得志一口干了碗中的小麦粥后,擦了擦嘴说道:

  “公子,这里面的事情可大了。以前战乱年代我们江南造船厂的东家是苏州府人,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小学徒,可是我也知道我们东家很好。隔三差五的还给我们整顿肉吃。后来天下大定,李唐得了天下,我们的日子就难了。”

  张牧:“………………”

  “老于,你的意思是现在江南造船的东家是当今陛下?”

  “不是,不是陛下,是范阳卢家。本来五姓七望都是在我们大唐北边,跟江南没关系。可是随着他们支持的李唐得了天下,五姓七望的手就伸进了江南。先是苏州府知府被换成了清河崔家的人,然后就是江南造船厂东家被查出勾结东瀛人残害百姓被斩于菜市口。再然后,江南造船厂的东家就变成了范阳卢家之人。”

  张牧:“………………”

  “那你们前任东家到底有没有勾结东瀛人?”

  “没有,哪里会勾结东瀛人?只不过是卖了船给他们。他们不会造船,就过来购买。做生意嘛,哪里有生意上门还不做的?”

  “那你们东家死的不冤。”

  “公子,这话从何说起?卖船给东瀛人就该死?”

  “该死,他们不会造船,你卖船给他们,他们岂不是要自己学着造?别的国家我不管,只要是跟东瀛人有勾搭的,嫁闺女给他们的,全部该死。灭九族,把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鞭打。”

  于得志:“……………”

  “啊,那要是娶东瀛女子呢?”

  “这是好事,得奖励。”

  “公子,真的?实不相瞒,当初那些东瀛人坐着小木船过来购买大船时,带了不少年轻女子过来。不要钱,随便玩。后来每年她们都会带年轻女子过来呢,就在江边,真不要钱。”

  张牧:“…………………”

  卧槽,看来野史记载是真的。

  野史记载,东瀛人矮小,他们看到大唐人身材高大,很是眼热。不得不说东瀛人很少聪慧,他们突发奇想派他们的女人过来借种,生出孩子也是高大之辈。

  虽然东瀛男人歪鼻斜眼,可是他们的姑娘大多都是小巧玲珑,性格温顺,娇柔可爱的小萝莉,坐在板凳上就可以抱在怀里随便体验各种招式。

  大唐强壮的男人很是

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