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钻石小说网>书库>其他小说>万历明君> 第137章 尺树寸泓,和而不同

第137章 尺树寸泓,和而不同

时还好先帝清醒,只由他们禁了讲学,没有听他们的话,毁书院改学校。

  眼下旧事重提,高仪生怕皇帝受了蛊惑。

  朱翊钧也忍不住眼皮一跳。

  元辅,你太激进了!

  张居正风评为什么这么差?

  不乏这家伙历史上干过这事的缘故!

  当时,张居正以“徒侣众盛,异趋为事,摇撼朝廷,爽乱名实”为由,下诏毁天下非官学书院,以及将应天府以下凡64处书院,尽改公廨。

  这做法,一度让张居正名声直追魏忠贤。

  如今张居正恐怕是见到自己对这些讲学的官吏也有所反感,这才趁热打铁,想一步到位。

  但朱翊钧哪里肯干。

  在高仪出声阻止后,朱翊钧也连忙劝道:“先生曾以帝说图鉴告诫朕曰,政事当徐徐图之,不可燥而求急。”

  “此先生有意考校朕耶?”

  “当初嘉靖十七年毁书院,‘虽世宗力禁,而终不能止’,甚至一度‘官越禁,民越办’。”

  “讲学岂是毁书院可行?”

  虽然他也看不得屠羲英,赵志皋这样整日讲学的官吏。

  但也没到要毁书院的地步。

  这可是天大的政治不正确,要是硬着头皮干了,不知道多少人要离心离德。

  张居正见皇帝跟高仪不约而同反对,神色难免失望。

  却还是努力劝道:“陛下,如今各布政司皆有州学,两京更有国子监。”

  “既有官学,岂能任以私学蔓延滋生?”

  “彼辈召游食无行之徒,作伪乱异端之学,互相攻讦,书院一日不禁,讲学一日不止。”

  “岂因艰难而困顿不敢为?”

  以张居正看来,无论是程朱,还是王学,都没什么问题。

  问题就在于,念经的徒子徒孙太多了,好好一门学说,能搞出十几个流派。

  流派一多,乱七八糟的言论就出来了。

  彼此之间还互相攻讦,可不就得四处妖言惑众地讲学么?

  不从根源上处理,赵志皋、屠羲英之辈,哪里能绝?

  如今已经连续两届状元郎都是这种讲学交游之辈了,还不够说明问题?

  一旁的高仪勉强地笑了笑,安抚道:“元辅此言差矣,书院好毁,人却难噤声。”

  “只怕适得其反。”

  张居正怫然不悦,正要驳斥。

  这时候朱翊钧突然正色开口道:“先生,百姓衣食无忧,才有暇听彼辈各种歪理邪说,若非如此,便是听白莲教义,学五斗米法术了。”

  “这是好事。”

  “至于程朱、王学世殊时异,渐生异端……”

  “这本就是无可避免之事,孔圣儒学尚且有了特色,我等何德何能逆势而行。”

  “禁官吏讲学,乃是禁绝党朋阿附,不务正业之辈罢了,民间讲学,何罪之有?”

  “若是言语涉罪,自有法司可治。若是无罪,岂能一言不合,便大肆非毁?”

  “元辅,毁天下书院之事,朕不能应你。”

  朱翊钧是理解张居正的。

  这个年头,靠着讲学搞政治的太多了。

  当初的徐阶,李春芳,如今的王世贞,赵志皋,乃至此后的东林党,都是这样模样。

  若是不稍加遏制,那就是聚众结社,在野订盟,插手政事。

  发展到巅峰,就是明末复社那般情状。

  一声令下,上万士子齐聚。

  暗中掌控科举,孰元孰魁,孰先孰后,全靠复社指定。

  乃至于首辅都俯首帖耳,一张纸条递过去,指谁升贬,分毫不差。

  盟主张溥,甚至有民间皇帝之称!

  但即便如此,朱翊钧还是拒绝了。

  他也不能为了遏制民间非法组织,便轻易用看得见的大手,对各流派学说进行物理打压消抹。

  虽说如今的各大学派费拉不堪,言之无物。

  但这种百花齐放的环境却是很难得的。

  要知道,在如今这个内生的系统之下,能有进行哲学自我更新,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

  总能出些好东西。

  譬如说,能将皇帝的政治合法性,拉到司牧百姓的权责上,几乎是突破性的观点——“天以大位托之皇上,岂以崇高富贵独厚一人?盖付以亿万生民之命,使司牧之也。故曰天子,言‘代天子万民’也”。

  到这一步,已然是将君权神授的高高在上,悄然换成了君权民授权责对等。

  谁说内生的环境下,诞生不了民智民主?

  若非野彘皮坏事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