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折 霜刃初寒震陇西
泰始元年冬,陇西高原的暴雪比往年来得更早。姜维蹲在陇西郡城头,用羊皮手套擦拭着"缩地弩"的铜制扳机。这种由诸葛连弩改良的兵器,通过缩短弩臂实现更快射速,在雪战中可瞬间形成箭幕。张虎抱着一捆兽皮箭囊跟上来,皮面上还凝着从西羌运来的冰晶。
"斥候回报,贾充的先头部队已过狄道。"张虎的铁手套捏得咯吱响,"三万骑兵,清一色的幽州突骑。"姜维站起身,牵动腰间旧伤——那是段谷之战留下的箭疤,每逢阴雪便隐隐作痛。他望向远处被雪覆盖的麦田,突然想起诸葛亮第一次带他巡视祁山时说的话:"陇右麦田,乃蜀汉北伐之根本。"
戌时三刻,晋军前锋抵达陇西城下。姜维站在女墙后,看着敌军骑兵在雪地上扬起的尘雾。当为首的晋军将领举起绣着"贾"字的战旗时,姜维轻轻挥手。城头上的西羌鼓手立刻擂响战鼓,节奏陡然加快——这是发动"冰棱阵"的信号。
事先埋在城下的数十口大缸突然炸裂,缸中储存的洮河水瞬间冻成尖锐冰棱,如利刃般从雪地突起。幽州突骑的战马猝不及防,前蹄纷纷被冰棱刺穿,骑士们坠落雪中,阵型顿时大乱。姜维趁机下令:"放箭!"改良后的缩地弩齐射,箭矢穿透单薄的皮甲,晋军骑兵成片倒下。
"将军,他们撤退了!"张虎兴奋地喊道。姜维却眉头紧锁:"贾充老谋深算,岂会如此轻易败退?传令下去,严密监视敌军动向,谨防夜袭。"果然,子时刚过,晋军大营突然燃起冲天大火,借着风势迅速蔓延至陇西城外的麦田。
"不好!他们要烧毁粮草!"姜维惊觉中计。原来贾充故意派前锋佯攻,实则命人绕道焚烧麦田。姜维立刻率军出城救火,但晋军早已设下埋伏。混战中,姜维左冲右突,武侯剑砍断数把敌刀,却见远处贾充的帅旗在火光中若隐若现。
第二折 粮道危机动乾坤
陇西粮道被焚的消息传到剑阁,阿莱娜正在调试新制的"震天雷"——将西羌烈风粉与中原火药按七比三比例混合,装入陶罐后威力倍增。她握着烧黑的战报,指尖在陶罐上敲出急促的节奏:"没有粮草,剑阁撑不过三个月。"
姜维连夜召开军事会议,烛火将他眼角的皱纹照得更深。"陇西失守,我们只剩武都一条粮道。"他用木棍指着地图上的阴平古道,"但阴平栈道年久失修,无法承受大车通行。"陈寿沉吟道:"或许可以效仿丞相当年,用木牛流马运输?"
"木牛流马早就在沓中之战中损毁殆尽。"姜维摇头,突然看向阿莱娜,"西羌有'雪山飞鹰'之称的牦牛皮筏,能否在洮河上使用?"阿莱娜眼睛一亮:"若用牦牛皮筏顺流而下,两日即可抵达剑阁。但洮河上游暗礁密布,需要熟悉水情的向导。"
于是,一支由西羌勇士组成的运粮队悄然出发。他们将粮草装入防水的牦牛皮袋,用皮筏搭载顺流而下。姜维亲自率军在岸边护送,以防晋军突袭。然而,当皮筏行至洮河大峡谷时,突然遭遇晋军投石机攻击。飞石砸中皮筏,牦牛血混着河水染红了河面。
"快!用'水雷'!"阿莱娜大喊。西羌勇士将震天雷投入河中,陶罐在水下爆炸,激起巨大的水柱。晋军士兵从未见过如此威力的武器,惊恐万分,投石机攻击顿时大乱。姜维趁机率军冲杀,击退了晋军。
此次运粮,虽损失半数皮筏,但仍有三成粮草抵达剑阁。姜维看着湿漉漉的粮袋,心中既欣慰又沉重:"这是西羌勇士用命换来的粮草,我们必须死守。"
第三折 反间奇计破联盟
正当姜维为粮草发愁时,南中传来密报:霍弋与费恭因粮草分配问题产生嫌隙,霍弋竟派使者前往洛阳,与司马炎暗中往来。姜维握着密报,手指微微发抖:"霍弋素以忠义着称,怎会如此?"陈寿皱眉道:"怕是晋军使的反间计。"
姜维沉思良久,决定将计就计。他派张虎携带伪造的霍弋密信前往洛阳,信中详述霍弋"归降"计划,却在关键处留下破绽。司马炎果然中计,对霍弋产生怀疑,不仅拒绝其"归降",还派使者斥责。霍弋得知此事,怒斩晋使,再次上表效忠蜀汉。
与此同时,姜维派阿莱娜前往南中,调和霍弋与费恭的矛盾。阿莱娜以西羌特使身份设宴,席间取出诸葛亮当年赠予霍弋的青铜酒爵:"此爵乃丞相亲赐,望将军勿忘丞相遗志。"霍弋握着酒爵,想起诸葛亮北伐时的教诲,不禁泪如雨下,与费恭重归于好。
解决了南中的危机,姜维又将目光转向东吴。此时孙皓正准备派使者与晋军会师,姜维派人在长江沿岸散布"晋军欲灭吴后攻南中"的消息,同时将丁奉当年与蜀汉密约的副本暗中交给东吴重臣。孙皓得知后,果然暂缓与晋军合作,转而加强长江防线。
第四折 空城计惊退雄师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贾充得知反间计失败,恼羞成怒,亲率十万大军直逼剑阁。此时剑阁守军不足两万,粮草仅够支撑半月,形势岌岌可危。姜维却下令打开城门,偃旗息鼓,只留少数士兵扮成百姓在城下劳作。
"将军,这是为何?"张虎不解。姜维笑道:"当年丞相用空城计退仲达,今日我便用此计惊贾充。"他换上便装,带着陈寿坐在城楼之上,悠然抚琴。琴弦拨动间,暗含西羌音律中的"摄魂"之术,让人心生疑虑。
贾充率大军抵达城下,见城门大开,心中惊疑不定。他望着城楼上泰然自若的姜维,想起司马昭临终前的警告:"姜维善用奇谋,切勿轻敌。"正犹豫间,一阵狂风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