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诈降计成复汉心

邓艾的帅帐内,探马接连回报:“阴平道弩台拆除时,发现暗格藏着改良连弩图纸!”“洛阳兵器库起火,粮草押运延迟!”老将军猛然捶案:“姜维果然诈降!”

  第五折 铁马冰河入梦来

  深秋的沓中,第一场雪来得格外早。姜维站在了望台上,望着远处魏军的粮队像条长蛇蜿蜒而来。阿莱娜从洛阳带回的密信在掌心发烫,“锦帆营已控制黄河漕运”的字迹被雪水洇开。

  “大将军,连弩已准备就绪。”廖化的声音传来,老将军亲自背着三具改良连弩,“羌人说,这藤条扳机比青铜的快三倍。”

  姜维点头,目光扫过阵地上的三千飞军。他们穿着魏军的铠甲,铠甲内侧却绣着小小的汉旗——这是阿莱娜用羌族刺绣连夜赶制的。“等粮队进入‘死亡之喉’,”他指向两山之间的隘口,“就用诸葛亮的‘天女散花’阵。”

  魏军粮队踏入隘口的瞬间,第一声梆子响彻山谷。三千连弩同时齐发,藤条扳机的轻响连成一片,弩箭带着特制的倒刺射入马匹咽喉。邓艾在后方惊觉中计,却见两侧山崖上滚木礌石如暴雨倾盆。

  “姜维!”邓艾的战马在乱军中打转,忽然看见前方银甲一闪——姜维手持改良连弩,正站在最高的岩顶上。

  “邓将军,别来无恙?”姜维的声音混着风雪,“丞相临终前说,‘汉贼不两立’,维虽诈降,却从未忘过这八个字。”他抬手,连弩发出轻响,一支弩箭擦着邓艾鬓角飞过,钉在帅旗上,箭尾系着诸葛亮的密诏残页。

  雪越下越大,魏军粮队在隘口中首尾不能相顾。姜维望着远处亮起的孔明灯——那是“锦帆营”得手的信号。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,丞相在祁山堡对他说的话:“伯约,真正的兵法,不在兵书里,在人心。”

  暮色中,羌族勇士们的战歌响起,歌声里藏着“克复中原”的暗号。姜维摸着胸前的汉旗吊坠,忽然听见廖化在身后说:“大将军,成都传来消息,刘禅封了安乐公,却在床头刻了‘汉’字。”

  他笑了,笑容混着雪花落在铠甲上:“只要人心未死,汉祚便未绝。邓艾也好,黄皓也罢,终有一日,我们会让这面汉旗,重新在洛阳城头飘扬。”

  雪幕中,他的身影渐渐与当年祁山堡上的那个背影重合。七星剑的剑鞘虽空,手中的连弩却从未放下——这是蜀汉最后的利剑,也是诸葛亮留下的火种,只要还有人愿意握紧它,蜀汉的魂魄,就永远不会熄灭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