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钻石小说网>书库>历史军事>大明:我朱允熥,随机复活亲人> 第250章 朱允熥:我能死无数次,他们只能死一次

第250章 朱允熥:我能死无数次,他们只能死一次

  迁都这个事儿,早晚得做,或者说越早越好。

  首先,古代大一统王朝,基本上都是定都北方的。

  而定都南方的王朝,基本上都短命。

  这和地理有关,因为在南方定都,北方就很容易乱。

  一乱了,北方往南下打,那就有优势。

  而南方想往北方打,并且打赢,难度就大了。

  还有一个原因,北方条件相对南方,要艰苦一些。

  所以在南方定都,总是容易安于享乐,这死于安乐,就是原因之一!

  从战略、经济、等各方面来看,定都北方都可以掌控全国,优势明显。

  而定都南方则容易失去北方。

  而这个时候,如果定都北方,那么刚收回来的燕云十六州,和草原,就会觉得大明的朝廷,离他们近,甚至就在他们那儿。

  那就不担心自己被丢弃,不担心外敌打到这里来,不担心经济不好了。

  他这个想法一说出来,朝堂上百官都愣住了。

  他们没想到,朱允熥忽然提出迁都这个话题。

  要知道,迁都这个事儿,朱元璋也一直在想,朱标还视察了几个地方,结果就在西安病重了,回来就死了。

  也因此,这事儿当时就搁置了,历史上,一直到老朱死,也没再提迁都。

  还是后来朱棣当了皇帝,觉得迁都北平比较好,再加上北平是燕王大本营,就迁都北平了。

  北平之所以叫北平,也有些燕云十六州收回,北方平定的意思。

  后来,朱棣迁都北平,北平就是京师,称北京!

  朱允熥的想法,也是迁都北平。

  虽然理论上,合适的地方不止是北平,像西安也非常合适。

  但朱允熥不相信自己的判断,难道还能不相信后世哪位爷爷的判断?

  他都定都北平,自己还费心干啥?

  所以,迁都的话,朱允熥也是必然迁都北平。

  只不过此刻,他却没有注意到,在场的那些个文官们,表情古怪!

  这时,礼部尚书李原名出列:

  “陛下……迁都之事……虽然说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快并相当有力的解决南北融合的问题。但……臣还是请陛下慎重……”

  “哦?慎重的原因是什么?”朱允熥问。

  李原名张嘴,欲言又止,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  或者说有些话,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,是不是真!

  这时候,户部侍郎张士诚开口:

  “慎重,是因为利益吧?这迁都北方,怎么看都是好事。但是有一点,那就是对南方少了优势。尤其是,会损害南方士族、乡绅们都利益!”

  一个国家的都城定在什么地方,就会对什么地方,形成巨大的影响。

  比如此刻的大明,定都南京,对江南一带,江浙之地,就非常友好。

  这里就成了大明的中心,商贸、物资、官员等等,都会优于各地。

  如果把都城改了其他地方,那么对江浙一带,就不是好事。

  这会牵动许多人的利益。

  也因此,满朝文武,支支吾吾。

  武官其实也就罢了,他们大多没想那么多。

  可文官们,一个个心思重的很。

  若不是因为朱允熥太过强势,颇有手段,绝对有江浙一带的官员站出来立马反驳。

  只是这时候,一直旁听的朱元璋开口了:

  “标儿因为迁都,去西安视察,早不病,晚不病,偏偏那时候,就病了……李尚书说的对,这就是不慎重的下场!”

  此话一出,朱允熥立马皱眉:

  “爷爷的意思是,这迁都牵扯到的利益,还让人有胆子对爹动手?”

  朱标也沉默着没有说话,既然吕氏都可以害常氏,害朱雄英,害朱允熥。

  那么,江南一带累积上百年的底蕴,所具备的实力自然是可怕的吓人的。

  以前的世家,甚至凌驾于皇族朝廷之上。

  所以,朱标也不得不怀疑。

  朱允熥思索片刻,也觉得,他还是小看了民间的势力。

  以前的贵族,世家,现在的乡绅士大夫集团,文官集团,以后的资本家……

  是啊,未来的漂亮国,还不是被一群资本掌控?未来的高丽,还不是被财阀掌控?

  这些和华夏古代的贵族世家乡绅士大夫相比,倒是显得小儿科了。

  想到这里,朱标当初的死,还真是说不清。

  但是朱允熥不怕。

  他起身,看了看朱元璋和朱标,又看了看下方文官们,说: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